冻干技术,即真空冷冻干燥技术,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水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相变特性,具体过程如下:
-
预冻结阶段
-
目的:将物料中的自由水固化成冰,为后续的升华干燥做准备。
-
原理:把含有水分的物料(如食品、药品等)放入低温环境中,使温度快速降低到物料的共晶点以下。共晶点是指物料中水分和其他溶质共同冻结的温度。例如,对于纯水来说,其冰点是0℃,但对于含有盐分、糖分等溶质的食品物料,共晶点会低于0℃。在预冻结过程中,随着温度的下降,物料中的水分逐渐形成冰晶,这种冰晶结构有利于后期的升华干燥。
-
初级干燥(升华干燥)阶段
-
目的:使物料中的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,去除大部分水分。
-
原理:将预冻结好的物料放入真空环境中,通常真空度要达到10 - 30Pa左右。在低气压下,冰的升华温度降低。同时,通过加热系统对物料进行适当的加热,一般加热温度控制在物料的共熔点以下10 - 20℃左右。这样,冰就会直接从固态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。因为是在真空环境下,水蒸气能够迅速地被抽出干燥室,从而实现物料的干燥。例如,当对冻干草莓进行升华干燥时,草莓中的冰在真空和适当加热的条件下,直接变成水蒸气被去除,而草莓的固体成分则保留下来。
-
解析干燥(解吸干燥)阶段
-
目的:去除物料中剩余的结合水,进一步降低物料的含水量。
-
原理:在初级干燥阶段后,物料中还含有少量的结合水。此时,适当提高加热温度,破坏物料对水的吸附力,使结合水能够解析出来。这个温度提升幅度要根据物料的性质来确定,不能过高,以免影响物料的品质。例如,对于一些生物制品,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等问题。在解析干燥阶段,继续维持真空环境,使解析出来的水蒸气能够被抽出,直到物料的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(一般小于5%)。